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及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29个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项目的通知

时间:2024-07-26 10:04: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9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及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29个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项目的通知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及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29个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项目的通知

丽政发〔2005〕31号


市政府直属各部门:
  《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29个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项目》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29个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为加强市政府对市直各部门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全面评价市政府直属29个部门工作实绩,充分调动各行政部门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按照“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原则,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一)紧密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体现市政府对部门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
  (二)重在体现各部门对市本级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市本级工作指标和任务与全市性工作指标和任务在项目分解时,原则上按6∶4比例设置。
  (三)力求体现部门工作目标实现的难易、任务的轻重和完成实绩,鼓励部门工作创新和高标准完成年度任务。
  (四)考核结果评定采取部门自查自评、考核组实绩核查和市政府领导综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考核兼顾各系统间的平衡和部门间的工作协作配合。鉴于各部门工作间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将考核部门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两类进行,优秀单位分别按一定比例从两类部门中推荐产生,总数不超过10个。部门因分立、合并等原因调整的,其考核内容按同类合并的原则纳入调整后的部门进行考核。
  经济建设类部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
  社会事业发展类部门:市行政执法局、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民宗局、市人劳社保局、市侨台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防办、市体改办。
  (六)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一票否决”制。部门在年度工作中出现班子或成员被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查处,受到责任追究或处分的,取消该部门参加年度考核优秀单位评选资格。
  二、目标分类设置
  (一)一类目标(重点督查内容):是指关系市政府年度中心工作任务、指标完成的目标。主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市政府2004年度重点工作责任分工》重要内容提出。
  市直各部门一律安排2项,由市政府办公室各对口业务处负责筛选提出,经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分管市长审定后列为考核项目。
  (二)二类目标(日常工作内容):是指部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市政府2004年度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内容,结合该部门年度主要工作任务提出的目标。
  市直部门原则上安排6项,重点安排市本级工作任务。由部门先行提出,市政府办公室各对口业务处负责初审,报请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分管市长审定。指标必须参照上一年度的完成情况;凡由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要审核依据。
  (三)三类目标(共性工作内容):分九小项,即效能建设(含政令畅通、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等)、一票否决项目(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务公开工作、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电子政务建设、生态市创建工作、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建议提案办理和政务信息。
  三类目标设置由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监察局)、市委政法委(综治委)、市人口计生委、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市生态办、市民政局提出,经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列为考核项目。
  (四)四类目标(先进工作内容):各部门提出的所有要求加分的主要工作指标,须经市统计局核实。一是部门年度一、二类目标中属省政府或上级部门考核范围,且指标在上一年全省同行排名前4名中位次前移的,予以加分。二是部门年度一、二类目标中的工作获国家、省部级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或所属部门表彰奖励的,予以加分。三是独创性工作经验被推广的,予以加分。四是市政府临时布置的重要、紧急工作,视完成情况,予以加分。
  (五)设立单项工作奖:为鼓励部门在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鼓励部门超额完成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市政府继续设立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单项奖。
  三、计分办法
  (一)一、二类目标实行扣分和超额加分制。一类目标总分50分,二类目标总分90分。
  1.目标项目分值按项目数平均计算。每一大项中含多个工作内容的,各内容分值按内容数平均计算。
  2.对未完成目标的项目实行按比例扣分,即按该项目所占的平均值予以扣分,每项目标中含多个工作内容的,如果该内容没有完成目标,则按该内容在项目中所占平均分值扣分。具体扣分办法:完成目标80%以下的,扣除全部分值;完成80%至90%之间的,扣除分值的50%;完成90%以上不到100%的,按实际完成指标的比例计分。
  3.定量指标实行超额加分,即每一项目标在完成全部任务的基础上,定量指标超额完成10%以上的,一类目标每超额一项加2分,二类目标每超额一项加1分。每一项目标包含多个指标且超额完成的,不重复加分。
  4.定性工作未完成目标的,按目标在该项目中所占条目数比例扣除分值。
  5.控制性指标降幅不作为加分的内容。
  (二)三类目标除“一票否决”项目外,实行扣分制:
  1.效能建设:满分10分,扣完为止。政务督查事项以及市政府议定事项、市政府领导批示事项未落实的,每项扣2分;未按时落实的,每项扣1分;未按时反馈,每被书面催办一次扣0.5分。每被投诉经查实的,每次扣1分。被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批评及以上责任追究的,每次扣5分;被市纪委(监察局)通报批评及以上责任追究的,每次扣3分;部门主要负责人因效能建设受到通报批评及以上责任追究的,该部门不得评为优秀单位。市政府召集的重大会议、协调会议或商议事项,部门无故缺席或未按要求参加,每次扣1分。该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纪委(监察局)进行考核。
  2.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一票否决”制,由市纪委(监察局)、市计生委、市委政法委(综治委)进行考核。该目标不设考核分值。
  3.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满分5分,考核办法由市政务公开办公室提出,经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具体考核。
  4.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工作:满分5分,考核办法由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提出,经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负责具体考核。
  5.电子政务建设:满分5分,考核办法由市信息中心提出,经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信息中心负责具体考核。
  6.生态市创建工作:满分5分,考核办法由市生态办提出,经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生态办负责具体考核。
  7.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满分5分,考核办法由市民政局提出,经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民政局负责具体考核。
  8.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满分5分,考核办法由市政府办公室商市人大、市政协有关工作机构后提出,经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具体考核。
  9.政务信息:满分5分,考核办法由市政府办公室提出,经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处负责具体考核。
  (三)四类目标实行加分制
  1.一、二类目标中涉及的主要工作指标增幅经市统计局核实,在全省同行上年排名前4位中,位次前移1位以上的,每项加1分;其中前移进入前2名的,每项加2分;继续保持第1名的,每项加2分。由上级部门单独提供的指标排名情况,不作先进加分依据。
  2.一、二类目标中提出的工作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奖励的,每项加5分;获国际组织表彰奖励的,每项加4分;获省部级表彰奖励的,每项加2分;获省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的,加1分。
  3.独创性工作经验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表彰或推广的,每项加2分;被省有关部门表彰或推广的,每项加1分。
  4.市政府临时布置的重大、紧急工作,如期保质完成的,每项加1分。
  5.每一项工作在四类目标中按就高原则只能加分一次。非市本级工作成绩、各类学术论文、调研文章、纯文艺作品、先进个人、上下部门间开展的局部工作先进评选,不列入加分范围。
  6.上述加分项目如因时间原因未能在当年考核中加分的,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考核时予以追加。
  (四)市政府领导综合评价分。满分15分。市政府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对市政府直属各部门年度工作实绩实行综合评价打分。每档1分,扣完为止。
  (五)考核等级评定。考核满分为200分,总分120分以上的为合格单位,其中前10名为优秀单位。单项奖名额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确定。优秀单位名额分配及单项奖评定由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审议推荐,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确定。
  四、考核程序
  自查自评—考核组实绩核查—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考核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考核结果。
  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分管副主任,市监察局、统计局、人劳社保局、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考核的具体日常工作由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市统计局、人劳社保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有关数据的提供、核实和奖励的落实,参与考核办法及细则的审定,不参与对部门的具体考核。
  (一)自查自评:各部门在全面总结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工作目标逐条总结并打出分数,经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和主要 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将自评结果以表格形式报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凡涉及到加分或扣分事项,均需说明理由。四类目标要求加分还需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二)实绩核查:由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组织考核组对各被考核单位的工作进行全面核查。
  (三)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考评建议:根据各被考核单位得分情况,研究确定优秀、合格、不合格单位及单项奖获得单位建议名单,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四)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考核结果:审议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的考评建议,确定年度考核结果。
  五、奖惩办法
  (一)在每年的第一次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其他重大会议上,表彰优秀单位和获得单项奖的单位,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结果通报全市。
  (二)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部门,要向市政府写出书面整改意见,并由分管市长负责对该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建议市委调整部门主要领导的岗位。
  (三)考核结果提供给组织部门作为奖惩、使用干部的依据。
  (四)市政府考核领导小组组织核查时,要及时向市统计局核对有关数据。考核数据以市统计局数据为准;考核时涉及到的非经常性统计数据也须经市统计局核实。要严格按照《统计法》规定,做到考核数据真实准确,对在考核数据上作假或违规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经查实后,取消该部门评先资格,并予以处分。
  六、其他
  (一)本办法及考核项目中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
  (二)本办法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2005年度市政府直属部门目标考核项目
  
  市农业局
  一类目标
  1.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80万亩,总产量保持在58万吨。实施单季晚稻“双百工程”40万亩,推广水稻优良品种25万亩。依法保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开展标准农田地力调查和培育,抓好2个标准农田调查和建设试点县工作。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综合治理和利用率达90%。抓好粮食生产直补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和管理。遏制全年性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
  2.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快移民小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下山移民进程,年内确保74个欠发达乡镇有50%以上农民人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2万人的下山移民任务,促进欠发达乡镇农民异地致富。加快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区域特色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二类目标
  1.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促进优势产区集中。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抓好典型示范,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工作。新建畜牧生态养殖小区2个。加快传统产业优化改造,改造柑桔6万亩,改造茶园1.6万亩,改造茶厂4个。
  2.发展新增产值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4家,新增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抓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实施和管理。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95%的乡镇建信息服务站,新建村级信息服务点200个。
  3.完成10项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制订。新认定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个,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5万亩,新增省级以上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家农产品25个,认定市级绿色农产品10个。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定点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生猪瘦肉精残留检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
  4.积极稳妥推进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扩大优质专用技术,无公害技术应用,推广水稻高效直播免耕技术1万亩、稻鸭共育技术2.5万亩。继续实施“百站百场“建设,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场5个,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抓好1-2个试点工作。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培训绿证学员1万名,青年骨干农民3000名。
  5.抓好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组织开展4次专项执法行动,抽检农业投入品80个批次。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农机安全村”10个。建立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预案和应急机制,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畜牧小区的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到位率达100%。
  6.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不发生因农民负担引起的恶性和群体事件。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完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体系。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抓好村级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村级新会计制度实施率达100%。
  市林业局
  一类目标
  1.完成迹地更新面积84800亩,莲都区完成10000亩。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
  2.新增笋竹两用林基地70000亩,其中高效基地10000亩。竹业产值达到16亿元。
  二类目标
  1.全市完成林业产值90亿元(林业系统统计口径)。
  2.全市种苗花卉基地面积达到22000亩。
  3.营造原料林30000亩。
  4.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完成“十五”森林资源清查和“十一五”林木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各类森林案件综合查处率达95%。
  5.完成上级下达的60起山林纠纷调处任务。
  6.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低于25次/10万公顷,控制率低于6公顷/次,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森林病虫害监测率达90%以上,成灾率控制在5.8‰以内,防治率达78%以上,产地检疫率达90%以上。
  市水利局
  一类目标
  1.抓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全市解决和改善农村人口饮用水困难8.5万人。完成玉溪引水项目22公里引水隧洞开挖量的60%。
  2.全市瓯江干堤(城防)建设工程续建8.2公里,新开工10.6公里,建成8.6公里,其中市本级续建4.6公里。完成市本级防洪工程好溪东堤4.78公里基础部分,大溪南岸3.45公里48米高程以下的主体工程建设。
  二类目标
  1.“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整治里程新增60.15公里,市本级新增3.9公里,治理水土面积新增110平方公里。抓好全国首批瓯江源头水土保持龙泉市生态示范区建设。
  2.加快水电产业健康发展,全市新增投产装机10.76万千瓦,新开工水电装机4.3万千瓦。
  3.抓好“千库保安工程”建设,完成2004年度19座水库保安工程,新开工19座病险水库的保安工程,其中市本级完成五一水库除险加固扩容。
  4.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项目,全市启动三个灌区的节水灌溉项目,节水面积达8.66万亩。
  5.基本完成南明门古城墙修复与保护项目,开工建设绿化景观带生态景观区项目。
  6.进一步做大水产产业,全市水产产量达到1.68万吨。
  市人口计生委
  一类目标
  1.全市年出生人口控制在3万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0%,统计误差率控制在3%以下。
  2.转变干部群众婚育观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达75%。
  二类目标
  1.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村自管理、村民自治的行政村达45%。
  2.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现居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纳入现居住地考核,外来人口纳入现居住地管理率达75%。
  3.积极开展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更新服务方法和设施,抓好优质服务,85%的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避孕节育措施,70%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对象及时得到随访和送药具上门服务。
  4.继续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加大各项政策的兑现落实力度,抓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试点工作,促进干部群众生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群众满意率达85%。
  5.加大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依法管理,无乱收费、乱罚款,无因违反“七不准”等行政侵权行为而导致的恶性案件和重大突发性事件,行政处罚及时、公正、合法,法律文书规范,计划生育案件结案率达80%。
  6.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重点企业计生协会创建率达60%。
  市教育局
  一类目标
  1.继续积极稳妥地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全市完成撤并中小学35所。加大中小学危房(破旧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学生食堂、饮水、厕所等配套设施条件,全市完成改造危房0.8万平方米,破旧校舍2万平方米。健全扶贫助学长效机制,扩大助学面,实现“两个不让”的工作目标。在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爱心营养餐”和“放心班车”工程,扩大惠及面,建立长效机制。
  2.完成编制丽水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二类目标
  1.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联办等多种形式发展的格局,着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努力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2%。
  2.认真落实“两高”普九规划,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在99.9%和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保持在99%和99.5%以上。
  3.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85%,确保普职1∶1目标。进一步梳理和完善高中段招生政策,严格执行,加强监控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建立科学有序规范的招生长效机制。全市创建5个市级中等职校实验实训基地,中职毕业生一次性推荐就业率达90%,毕业生技能等级考证初级证达85%,中级证达50%。
  4.切实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稳步发展成人教育,完成后备劳动力培训6000人,“双证制”教育培训1000人。
  5.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初升高”比例力争达到80%。依法保障“三残”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93%左右。
  6.确保丽水中学食堂及教学用房、丽水二中实验楼等工程在2005年秋季招生前如期完工,同时做好新丽中、新职高迁建、师专附高改造扩容、外国语实验学校(民办)建设等项目的前期相关工作。指导做好梅山中学和水东小学迁建一期、水阁小学扩建一期、莲都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民办)新建一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基金,全市培训中小学教师19000人次,培训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00人次。
  市卫生局
  一类目标
  1.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达到90%。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0%。
  2.加快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开工建设市中心医院病房大楼、市人民医院医技楼,抓好市妇保院迁建项目前期工作。
  二类目标
  1.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提高及时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组织培训班2次。
  2.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市本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数量占临床用药的70%。
  3.积极开展各类食品检查活动,强化食品市场管理,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继续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创建市本级食品量化分级管理5家。
  4.探索社会办医疗机构市场管理机制,组织实施量化管理制度,创建A级社会办医疗机构5家。
  5.加强血液质量监管,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到95%以上。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市本级组织4支医疗队开展医疗下乡支农活动。
  6.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维护职工身体健康。市本级重点职业危害企业监督覆盖率达到60%。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
  一类目标
  1.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本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深化文化事业、企业单位改革试点,完成市艺术中心、群艺馆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市电影公司改制工作。
  2.积极配合责任单位加快体育中心项目土地征迁工作,确保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协助市国资公司做好丽水大剧院方案调整和前期工作。
  二类目标
  1.制定全市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启动创建“欢乐社区”文化建设工程。新创建“山花乡镇”2个,“东海明珠乡镇”1个。组织好“千名文化工作者下基层”、“千场电影进农村”、“千场演出进基层”等文化下乡活动,复排《畲山风》,启动风情歌舞剧《瓯江谣》创作,推进农村文化示范户建设。组织开展广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10场。
  2.以体教结合为载体,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积极备战第十三届省运会,以社区和社团为重点,形式多样的开展城乡全民健身运动,全年组队、组织各类比赛8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承办全省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丽水分会场),举办丽水市首届全民运动会。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240个测试样本量。
  3.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文物管理工作。完成巾山塔、天妃宫两项维修工程。进行《通济堰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开展各级文保单位“四有”档案资料编制工作。
  4.强化宣传管理,做好对电视台新增频道的审批报批和对广播电视台的年检年审工作,落实净化声荧屏要求,继续抓好创优工作。加强“入户工程”长期通工作的管理,争取返盲率为零,确保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增长0.6%,电视综合覆盖率增长0.5%。指导协助电台完成第二套节目下传至各县(市)台工作,二套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增长1%。
  5.抓好音像市场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的经营活动。抓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监管,着重防范未成年人进入和其他违规行为的发生。加强对文化演出市场的监管。抓好接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的整治工作。加大对演艺场所的监督,打击各类非法经营活动。
  6.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加大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继续开展印刷复制业的专项整治,加强对印刷复制企业的日常监管。加强对著作权保护,加大著作权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市建设局
  一类目标
  1.完成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着手编制完善市区专业(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指导各县(市)加快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全面开展配套详规和专业(项)规划的编制,全市控制性详规覆盖面超过80%。完成年度“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村庄规划80个,滩坑电站移民安置建设规划20个。
  2.全市完成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亿元,市本级完成5.5亿元。
  二类目标
  1.市本级动工建设水阁水厂,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0公里。全市新建城市道路30公里,市本级新建12公里。
  2.全市新增城市绿地35万平方米,市本级新增2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处州公园主体工程。
  3.全市动工新建拆迁安置房25万平方米,市本级动工新建6万平方米。全市动工新建经济适用房8万平方米,市本级新建5万平方米。
  4.加大对商品房开发、销售、中介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禁止“楼花”炒作、期房转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投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8亿元,市本级完成10亿元。
  5.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发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达到100%。继续开展“钱江杯”、“九龙杯”和省、市文明标化工地评比活动。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亿元,市本级完成18亿元。
  6.市本级开始实施“阳光规划”工程,按时完成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三年清欠”的第二年“清欠”工作任务。
  市交通局
  一类目标
  1.丽龙高速公路完成投资5.5亿元。
  2.基本建成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青段,完成投资12亿元。
  二类目标
  1.龙丽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1亿元。
  2.台缙高速公路缙云段完成投资2.1亿元。
  3.开工建设云景高速公路,投入0.8亿元。积极做好龙庆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抓好绕城公路东线、北线建设。
  4.康庄工程完成通乡公路路基改造29公里,路面改造36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929公里,路面改造671公里。完成县道路面硬化1449公里,投资3亿元。
  5.完成各项公路、水路规费征收任务,依法征收公路养路费,确保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客货运附加费3700万元、港航事业费323万元。
  6.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责任死亡人数不突破7人,运输船舶和渡口不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重大事故。交通系统公路企业责任事故死亡人数不超过30人,死亡率不超过0.3人/百万公里,一次死亡5-9人的重大责任事故不超过一次,企业职工死亡人数不超过11人。
  市行政执法局
  一类目标
  1.加大违法建设拆除力度,争取全年处理违法建设面积12000平方米,争取处理违法建设遗留案件700件。
  2.开展市容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中山街、继光街、府前菜市场,全年开展市容专项整治2次,处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类案件800件。
  二类目标
  1.理顺工作机制,建立与行政执法工作相关的莲都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席会议5次,研究解决行政执法工作相关事宜。
  2.建立行政执法助理员、联络员制度,聘用执法助理员、联络员80名,开展碧湖镇执法试点工作。
  3.开展行政执法举报、信访、投诉的受理工作,开通“96310”举报电话,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对举报投诉案件做到交办率达100%,处理率达80%。
  4.根据《市区街道分类管理实施办法》精神,对市区主要街道实行“三定一包一挂牌”责任制。实行定人、定时、定路段,把城市主要街道管理工作责任到人。
  5.有计划、有重点做好职能拓展工作,9项职能争取开展7项。
  6.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聘请行风监督员35名,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投放查处率达到100%,结案率达到80%。
  市环保局
  一类目标
  1.认真做好生态市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制订计划、分解落实并督促完成《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省市长任期目标责任书的年度任务。全面实施“八个一批生态工程”,积极开展生态示范点建设。组织编制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深入开展生态乡镇村创建,全市开展生态乡镇建设达20个。
  2.全面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加强水环境污染整治,确保老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地表水环境达标率大于90%。加大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年内基本建成2个空气监测自动站,4个地表水交接断面自动监测站,加快推行在线监测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监测手段现代化。
  二类目标
  1.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检查和监督,开展环保“绿剑”行动,建立环保举报有奖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工业污染源达标率达到90%。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家,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环境信访投诉满意率达到70%,环境污染纠纷赴现场调查处理率达到100%。
  2.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加强“三同时”项目现场监察,“三同时”合格率达到90%。继续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做好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加强辐射、放射性涉源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用源安全。
  3.督促各县(市)开展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督促有关县做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开展玉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巩固噪声达标区、烟尘控制区创建成果,开展“绿色护考”行动。加强危险固体废物管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开展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全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80天。
  4.加大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力度,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总结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力度,全市开展“猪—沼—果(渔)生态养殖示范点5个。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引导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1个。
  5.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书完成率或阶段性要求达到90%,省、市环保局目标责任书完成率或阶段性要求达到90%。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人居等创建工作,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环境警示教育。
  6.按时完成一年6次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表水质监测,完成监测数据5500个。市区空气质量实行24小时连续采样监测和降雨降尘监测,完成监测数据4000个。开展一年两次市区功能区等噪声监测,完成监测数据2000个。
  市旅游局
  一类目标
  1.实现接待国内旅游者36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5.5亿元人民币,接待入境旅游者3.5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000万美元。
  2.完成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规、“十一五”发展总规和市区发展总规修编工作。东西岩景区开发完成投资1000万元,推进华侨饭店前期工作,龙泉山项目开园,参与和指导各县(市)推进仙都、云和湖、百山祖、石门洞等重点项目工作。
  二类目标
  1.围绕“2005年中国旅游年”主题,多形式开展旅游市场推介和促销活动,重点组织好上海等客源地宣传、全国 旅交会参展、“瓯江探源”、“秀山丽水风光风情展”、“国际摄影节”等活动。
  2.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全年接待“红色之旅”游客12000人次。启动“农家乐”旅游,全市建设“农家乐”旅游示范点10个,市区2个。
  3.全市新建或改建旅游公厕20座以上。扶持南明旅游集散中心做强做大。完成重要景区点标识标牌设置工作。继续做好“丽水旅游网”建设工作。
  4.引导景区点走规范化、规模化经营路子,提高景区品位,新评国家A级旅游区1个。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认真处理旅游质量投诉案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新评星级宾馆4家,省级绿色饭店2家。
  6.导游员年检培训150人次,A级旅游区负责人培训50人次,星级饭店部门经理培训60人次,导游员资格考试培训200人次,旅游饭店主管培训50人次,旅游饭店员工等级技能培训100人次,举办一次全行业技术比武活动。
  市人劳社保局
  一类目标
  1.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市直事业单位实行合理的分类,调整和规范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逐步建立起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2.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净增3000人,基金征缴收入2.5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以上,企业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1.6万人,基金征缴收入2450万元。
  二类目标
  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个,市本级新增2000个。帮助300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帮助5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全市和市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深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3.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推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培训和公务员公共管理课程培训,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培训。规范公务员录用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强化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
  4.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力争突破1万人。引导和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万人,有组织劳务输出3万人。
  5.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6万人。
  6.加强劳动执法力度,重点抓好企业工资拖欠、社会保障、劳动合同签订和使用童工问题,加强劳动争议处理,提高仲裁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的长效机制。
  市国土资源局
  一类目标
  1.全面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市本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任务,争取完成5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编制。
  2.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总供地量达到10000亩。
  二类目标
  1.合理开发荒山缓坡,开展土地整理6万亩,建成标准农田面积5万亩,实现第十年耕地占补平衡。
  2.市本级公开出让商住用地600亩,土地出让金合同收入8亿元,上缴净出让金6亿元。全市土地出让金总收入18亿元。盘活存量土地,加大闲置土地收回力度,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3.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2005年度新增违法案件查处率达96%,结案率达95%,上级督办的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
  4.深化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新办矿山一律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全面实现全市所有矿产采矿权有偿使用单轨制运行。完成需治理废弃矿山总数30%的治理任务,年内基本完成5个“百矿示范”治理工程。
  5.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或避让工程。
  6.进一步完善市区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市本级完成征地政策处理2000亩。
  市民政局
  一类目标
  1.深化双拥宣传教育,抓好双拥示范街、双拥示范社区、双拥示范车站等示范窗口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拥军和双拥社区共建、军(警)民共建等活动。继续深化“爱心献功臣”活动,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完善和规范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完成2004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
  2.在全市全面推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的集中供养率达到85%。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低保对象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及生活等方面的救助力度。继续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活动。及时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类目标
  1.全面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任务。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继续开展创建村民自治示范县(市、区)和示范乡镇活动。努力提高村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对新当选的村民主任力争普遍培训一次。
  2.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积极稳妥地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3.全面完成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力争市区5个城中村完成撤村建居工作。年底前85%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市区拥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35%的街道(镇)设立社区服务中心,80%的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站,95%的社区建立综合警务室,城区每1.5-2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机构,社区60岁以上老人建档率达50%。
  4.加大“青山白化”的整治力度,“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达到70%。生态墓区建设履盖面全市达到80%行政村。火化区遗体火化率达到100%。做好新殡仪馆和公墓建设的前期工作。
  5.完成全市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工作,查处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
  6.加强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建设,再有30%的社区达到老龄工作规范化标准。
  市经贸委
  一类目标
  1.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市本级75亿元。全市规模工业产值265亿元。
  2.合同引进市外内资30亿元,实际利用18亿元,其中市直合同引进市外内资10亿元,实际利用6亿元。当年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到资率、投产率分别达到92%、70%、40%和50%以上。落实“山海协作工程”签约项目,开展与外省的协作活动,同时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
  二类目标
  1.完成并实施《丽水市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抓好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10项以上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全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35亿元,市直投资10亿元。
  2.加快园区企业快速发展,全市工业园区当年实现工业产值150亿元。
  3.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抓好一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启动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试点1个,新增通过清洁生产认证企业6家。
  4.积极为市区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建设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争取该项目年底前投入试生产。今年全市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工程的乡镇达到30个。
  5.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指标。
  6.丽水海关大楼基建工程动工兴建,完成投资额30%左右。
  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一类目标
  1.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性投资3亿元,基本完成水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续建、新建城市道路8公里,新增城市绿地8万平方米。
  2.2004年底前入园企业开工率达90%,开工企业竣工投产率达60%。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合同利用市外内资9.4亿元,实际利用6.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实际利用600万美元。
  二类目标
  1.对水阁工业区有关规划进行深化和完善,完成中心区块城市设计,完成公寓式拆迁安置小区建设规划和四都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2.完成水阁工业区道路拟名、路牌设置。加快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水阁小学一期工程、1座垃圾中转站、2座公厕、部分公交停靠站和公共电话亭建设,开工建设星级宾馆、便利中心。启动首期78亩商住用地开发。
  3.制定实施《开发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对园区在建工程基本按标化工地要求进行管理,落实交通安全措施。有序开展园区建设、环卫、市容等管理。
  4.配合制定实施《开发区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暂行管理办法》。制定合成革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革基布废水循环利用课题进入中试阶段。制定合成革行业无组织排放有机废气资源化利用课题方案,并开始试点。筹建合成革釜残无害化焚烧中心。
  5.扎实准备,争取启动东扩首期启动区块5平方公里的开发。
  6.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配合落实财政分局、公安分局的实质运转,加强与行政执法分局的配合等。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等机制,健全制度,强化督查,不断提高机关效能。
  外经贸局
  一类目标
  1.继续培育外贸出口有效主体,鼓励更多生产型企业开展外贸出口业务,新增有出口业绩的生产型企业15家。全年外贸进出口4.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4.2亿美元。
  2.全市力争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亿元美元,确保完成60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力争完成4000万美元,确保完成2500万美元以上。市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
  二类目标
  1.加大贸易方式调整力度,提高加工贸易在我市外贸出口的比重。
  2.建立起正常有效的WTO/TBT通报制度和预警机制,帮助指导企业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3.争取市本级企业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20万元。
  4.组织100家(次)企业参加春秋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
  5.组织外经贸人员培训120人次。
  6.组织并圆满完成参加第七届浙洽会、消博会和市华侨华人大会出口产品展活动。
  科技局
  一类目标
  1.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产品5个,高新产业产值20亿元。
  2.坚持"四外二基地",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组织2次科技合作洽谈活动,大力引进急需的技术、项目、成果60项。
  二类目标
  1.具体承办全市科技大会,出台科技政策,营造科技工作良好氛围。制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2.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30%,专利授权量增长20%。
  3.新上市级科技项目30项。
  4.积极包装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支持1500万元,其中市本级400万元。
  5.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20期,制作多媒体课件20个。
  6.网上技术市场上网企业达到1000家,签约项目80项。
  市发展和改革委
  一类目标
  1.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市区完成57亿元。
  2.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5项,今年完成投资60亿元,其中市区安排31项,今年完成投资28亿元。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市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0%的项目年内取得明显进展。
  二类目标
  1.加强对全市及市区经济运行和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每月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每季形成经济分析报告。
  2.完成《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的编写工作。完成《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
  3.深化价格改革,加大价格检查执法力度,全年专项检查5次,价格投诉案件办结率达到90%。清费减负,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面达85%。
  4.依法规范项目审批和工程招标行为,工程招标形式核准率达到90%。规范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和项目资本金制度,招投标投诉结案率达85%。
  5.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管理,建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督促县(市、区)粮食收储公司改革。粮食仓储“一符四无”合格率达到90%。
  6.基本完成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开展电子政务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制定“四大专业”数据库的实施方案。提高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市财政局
  一类目标
  1.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49亿元,市本级完成5.51亿元。
  2.确保全市和市本级农业、科技、教育支出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和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市本级筹措财政预算内外资金10亿元,加大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公建项目的投入力度。安排市本级工业发展资金1700万元,支持工业经济发展。
  二类目标
  1.全市组织地方税收收入14.16亿元,市本级为4.45亿元。
  2.在市直部门(单位)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的基础上,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稳步推进市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强化财政会计监督,全年集中支付财政性资金4亿元。
  3.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抓好国有股权出让方案的研究。以行政中心搬迁为契机,对搬入中心、自建大楼腾空的存量资产,制订短、中、长期盘活计划。继续开展国资营运机构年度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继续加强市本级基本建设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全年评审工程资金5.5亿元。
  4.做好市本级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接征工作,逐步推进社保费“五费合一”征管改革工作,全市征收社保基金5亿元,其中市本级1.5亿元。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
  5.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推行市直机关公务用车保险协议采购制度,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充实完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加强对评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市实现政府采购金额3亿元,市本级政府采购金额6600亿元。
  6.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措施,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开展多形式的绩效考评工作,全年市直实行绩效考评的项目资金8000万元。
  市公安局
  一类目标
  1.建立健全“严打”经经常性工作机制,凶杀案件破案率达80%。劫持、绑架、爆炸、强奸、纵火等五类案件破案率达85%,力争使本地的刑事发案数不出现大的波动。
  2.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严防“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势力进行非法活动,“法轮功”煽动性、破坏性案件查处率达80%。严防暴力恐怖活动,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
  二类目标
  1.积极推进派出所等级化建设,实行多警联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犯罪,加强涉毒场所的管理。创新“枫桥经验”,完善治安纠纷化解机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推进“二代证”工作,强化实有人口、归正人员和高危流动人口的管理。
  2.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市及市区经济案件破案率达到80%。
  3.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活动,努力减少和预防交通、消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4.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山区特点的现代警务机制,改革公安勤务制度。深入开展社区警务和驻村联户工作,推行社区民警全日制工作模式,推进社区警务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警务发展。
  5.以推进04版打防控主干应用系统为重点,加快市局公安指挥中心和县(市)看守所等基础设施、“三台合一”及刑技专业手段等十项科技强警工程建设。
  6.坚决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和“局规六十条”,严肃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深化警务公开,虚心接受社会监督。
  司法局
  一类目标
  1.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件,市本级办理100件,提供法律咨询5000人次。
  2.抓好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活动面分别达到90%和50%,三星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达标面分别达到50%和30%。积极开展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强化对“法轮功”痴迷者帮教转化工作的指导。
  二类目标
  1.开展公证员队伍的教育整顿活动。全市办理公证48000件,市本级办理5500件。全市公证错证率低于1.6‰。
  2.开展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认真组织好本市2005年度国家司法考试,建立法律职业资格人才库。
  3.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归正人员安置率达75%。刑释人员五年内重新犯罪率低于5%。解教人员三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6%。
  4.开展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活动,加强司法所的软、硬件建设。继续开展每季一次的全市民间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各类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纠纷成功率达93%,重大疑难纠纷调解率达95%。
  5.进一步规范和拓展政府法律服务工作,为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支持。
  6.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法制建设,巩固法制工作达标成果,保障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市统计局
  一类目标
  1.全市经济普查完成入户登记和数据审核、处理、上报及质量评估等工作,数据处理质量各项指标差错率控制在1 %以内,年内发布全市经济普查公报。组织开展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工作,市局完成2个课题。组织实施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
  2.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重点抓好农业、工业、建筑业、贸易业的统计基础,为GDP下算一级打基础,确保数出有据、上报及时、核算准确、分析到位,全年召开GDP核算质量评估会2次。完成省局统一布置的关注社会发展的专项调查任务。
  二类目标
  1.努力提高统计服务能力,全年向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统计分析40篇、统计信息40篇。及时发布《2005年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继续做好《2005年丽水统计年鉴》编纂工作。
  2.开展《统计法》的宣传贯彻,完成“四五”普法任务,重点普法对象普法合格率达到85%。逐步建立统计工作巡查制度,开展统计执法专项检查,把正常性统计稽查同专项检查相结合,及时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案件的查处结案率达到87%,对市区30家单位开展统计稽查。
  3.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监测与分析,每月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每季形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做好对全市及市区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形势的分析与预测。继续开展妇女儿童、科技进步、社会进步综合评价等3项统计监测。
  4.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十五"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加强调查研究,重 点选定2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市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5.加强对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价格指数等主要统计数据的评估,确保这些主要统计数据无趋势性差错。全年召开数据质量评估会4次。
  6.完善市、县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年内乡镇(街道)计算机联网率达到20%。继续做好丽水统计信息内、外网及丽水市经济普查内外网的更新维护工作。
  市审计局
  一类目标
  1.组织完成全市同步审计项目2个(林业专项基金审计调查和移民专项资金);
  2.市本级完成重点投资审计项目4个。
  二类目标
  1.市本级完成法定项目1个;
  2.市本级完成省定审计项目12个;
  3.市本级完成市定审计项目25个;
  4.市本级完成交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0个;
  5.组织督促县(市、区)完成指令性审计项目50个,指导性审计项目140个;
  6.提交重大审计调查报告4篇。
  体改办
  一类目标
  1.全年新增股份有限公司2家,向中国证监会正式提出上市申请1家。
  2.继续开展市直初次分类为转企的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5%。
  二类目标
  1.推进和深化企业改革。全市企业改制面达98%,职工身份转换面达92%。
  2.完善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制度,建立拟上市公司信息库。
  3.积极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信托融资和票证融资的探索,促进丽水区域资本流通与产权流动。
  4.认真研究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完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5.研究提出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
  6.完成经济体制改革专项调研课题4个。
  市人防办
  一类目标
  1.2026工程建设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2.完成市国动委下达的防空演习任务。
  二类目标
  1.严格结建审批制度,完成应建数95%的人防工程修建任务。
  2.完成市政府、军分区布置的城区街道、有关乡镇人民防空预案拟制工作。
  3.拓宽人防教育渠道,配合教育部门完成全市18所学校的人防教学任务。
  4.完成全市7台防空警报(其中市本级3台,龙泉2台,青田、遂昌各1台)的安装调试,并参与统一试鸣,鸣响率和完好率均达100%。
  5.按照省政府浙政发函〔2005〕15号文要求,配合云和、景宁、缙云、松阳、庆元五县完成人防机构组建工作。
  6.完成人防“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民宗局
  一类目标
  1.积极做好扶持项目包装上报,争取到省扶持资金280万元。
  2.在全市开展“情系民族发展、共奔美好明天”系列活动,筹集扶持资金100万元。
  二类目标
  1.抓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科技培训,举办培训班2期。
  2.宣传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具体承办全市民族工作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出台《加快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
  3.筹组节目代表浙江省参加200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4.认真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举办贯彻条例培训班2期。
  5.筹备成立市佛教协会、并对全市佛教活动场所进行规范管理。
  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格审批备案制度和宗教场所管理,保持宗教界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市侨台办
  一类目标
  1.做好筹备和召开丽水华人华侨大会的相关工作,加强同华人华侨的联谊与合作,激发广大华人华侨的爱国爱乡热情,促进华侨要素回流。
  2.制定“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实施意见,建立华侨招商引资联络网络。
  二类目标
  1.做好第二届“丽水市荣誉市民”推荐工作,激励侨台胞爱国爱乡热忱。
  2.做好第七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侨台商的邀请,执行工作,为侨台商牵好线,搭好桥,提升招摘引资引智的工作质量。
  3.成立侨台资企业服务律师顾问团,为前来投资创业的侨台胞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完善与侨台资企业联系制度。
  4.配合市台谊会搞好台谊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和各县(市、区)台谊会的换届。
  5.举办华侨华人培训班,提高华侨华人综合素质,切实为华侨华人创业提供服务。
  6.继续做好《丽水华侨史》的编纂工作。







关于印发《海南省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海南省财政厅


琼财非税[2006]1535号

关于印发《海南省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海南省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管理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海南省户外广告资源
实施招标拍卖管理的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加强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户外广告业健康发展,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精神,现就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管理的重要性
户外广告资源是政府公共资源,广告经营者占用政府公共空间资源,设置户外广告获取经济收益,必须依法缴纳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这是政府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所有权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户外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山东、广东等省市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户外广告设置和经营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省户外广告资源的使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市县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市场价值和权属意识缺乏清醒的认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性质不明确;二是有的市县对户外广告设置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暗箱操作”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政府公共资源流失;三是有的市县尚未征收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造成收入流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户外广告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财政收入的流失,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各市县、省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加强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管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规范户外广告管理,进一步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政府公共资源,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为目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推进政府公共资源的市场化运作,统筹社会财力,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户外广告业健康发展。
(二)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有偿使用的原则;3.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4.坚持“统筹兼顾”,环境优先的原则。
(三)户外广告设施按先规划、后建设和招标拍卖的程序进行。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位置、体量大小及色调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三、大力推行户外广告资源经营权、使用权招标拍卖
户外广告分为户外商业广告、户外招牌广告、户外公益广告。户外商业广告是指在道路(包含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等)、广场、绿地、水域、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地或者非公共场地的空间建(构)物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外表上,利用各种形式设置的直接或间接地介绍商品或业务的广告。户外招牌广告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其办公或者经营场所的房地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范围内设置的与其单位注册登记名称相符的标牌、匾额、指示牌等广告。户外公益广告是指在户外设置的代表公共利益、非盈利性的广告。
为优化配置政府公共资源,提高政府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户外广告资源要在清理整顿、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经营者或使用者。利用公共场所、市政公用设施和行政事业单位建筑物等公共产权资源设置户外商业广告和户外招牌广告的经营权、使用权,必须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出让,其招标拍卖收入作为政府非税收入上缴同级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此,从本意见印发之日起,各市县新开发的利用政府公共产权资源设置户外广告,其经营权、使用权,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正在使用的户外广告,要进行清理整顿,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签订有经营使用合同的,合同期满后,必须重新统一进行招标拍卖;未签订合同的,要区别不同情况收回,统一招标拍卖,或按同等条件下的户外广告招标拍卖金额收取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费。利用公共场所、市政公用设施和行政事业单位建筑物等公共产权资源设置户外广告,其经营权、使用权采用招标方式出让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拍卖方式出让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户外广告经营权、使用权实施招标拍卖的使用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期满后必须重新实施招标拍卖。在非公共产权建筑物、设施、场地上设置经营性户外广告的,也要逐步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出让,所得收入可给业主一定的经济补偿;采取协议方式取得非公共产权资源户外广告设置经营使用权的,广告经营使用者要按规定向同级政府缴纳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费。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费的征收标准,由同级政府参照同一区域内户外广告经营使用权平均招标拍卖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对条幅广告等广告类型,不宜参照同一区域内户外广告经营使用权平均招标拍卖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征收标准征收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费的,其征收标准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确定。设置户外公益广告免交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费。
户外广告资源经营权、使用权应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户外广告开发建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各市县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市县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户外广告资源实施招标拍卖管理的办法和具体操作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
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和使用管理
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是政府通过出让公共资源经营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是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政府非税收入,应上缴同级财政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门是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主管机关,可直接征收,也可委托有户外广告审批(发证)管理权的职能部门征收,并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防止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流失。各市县要建立健全征管制度和办法,完善征管考核体系,确保按规定应收尽收。严禁任何单位借机向企业和老百姓乱收费,加重企业和老百姓负担。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和建设等支出。各市县要规范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使用管理,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做好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监管工作
各市县、省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运作、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协调运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对户外广告资源的管理,积极推进户外广告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城市规划或市容管理部门要抓紧进行户外广告设施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对现有户外广告设施进行清理整顿,规范户外广告设施的新建、维护及经营管理行为。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规范收支管理程序,确保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支出按规定用途通过部门预算核拨。建设、规划、工商、城管、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对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规范户外广告市场秩序,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征缴工作。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收缴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户外广告资源有偿收入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贸易外汇收支管理施行细则

国家外汇管理局


贸易外汇收支管理施行细则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一 总 则
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加强贸易外汇管理,特制订本细则。
二、本细则所称贸易外汇收支系指:
1.一切进出口贸易外汇收支,包括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租赁、寄售等业务的外汇收支;
2.一切进出口贸易项下各种从属费用的外汇收支。
三、中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境内机构),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项目,以及经济特区的贸易外汇收支,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本细则规定办理。
四、一切贸易外汇收支必须通过中国银行或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定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办理(以下简称银行)。
境内机构收入的贸易外汇,除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分局(以下简称外管部门)批准者外,必须向银行结汇,不得擅自保留、使用,不得私自存放境外或异地;需要支付的贸易项下外汇,根据国家批准的计划或有关规定,向银行购买。
贸易项下的外汇收支,应贯彻先收后支原则,未经外管部门批准,不得先支后收或收支轧差。
五、国家协定项下的贸易外汇收支,按协定及本细则有关规定办理。对外付汇要严格分清付款的外汇性质,属于协定项下的记帐外汇,未经外管部门批准,不得支付现汇。

二 出口外汇收支管理①
六、经国务院及其授权机关批准,经营出口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出口单位),为确保安全、及时收汇,应注意选择出口收汇方式和严格控制远期收汇。
对信用证方式改为托收,托收款项的减额,托收即期改远期,推迟远期收汇期限,以及采用承兑交单(D/A)和寄售方式者,应经公司经理批准。凡远期收汇超过90天,出口单位应报省、市、自治区经贸厅(局)或其专业总公司批准;其他出口单位,应报经其上级单位批准,银行
凭批准件办理。
对无证项下出口,出口单位应注意安全、及时收汇;对逾期未能收回的款项,银行应协同出口单位积极催收;对逾期尚未收妥者,银行应按季将笔数、金额及有关情况报告外管部门。
七、出口单位出运商品后,应将有关单证通过银行寄送收汇。未经外管部门批准,除下列情况外,不得自行寄单。获准自寄单据的出口单位,也应及时将发票付本或有关单证送交银行核销。
1.无信用证出口项下鲜活、易腐商品;
2.出境展销商品;
3.金额在等值100美元以内的有价样品;
4.属于预收货款项下的商品。
八、凡按国际惯例在合同或信用证中列明应付给对方的出口佣金、回扣、货价折让、货款尾零的外汇,可在出口收汇中扣付;对于未列明的付款,或佣金率超过规定幅度者,出口单位应按出口商品分类管理规定,事先报经省、市、自治区经贸厅(局)或其专业总公司批准;其他出口单
位应事先报经其上级单位批准。银行凭出口单位的申请及有关批准件,经核实后,另行支付,冲减出口收汇。
出口收汇中发生的赔款、罚款、退货、降价退款、退回多收或错收款等外汇支出,出口单位应提供有关证件和情况,经外管部门审查同意后,银行凭批准件办理对外支付,冲减出口收汇。凡赔款、罚款金额超过等值5000美元以上的,出口单位应按出口商品分类管理规定,报经省、
市、自治区经贸厅(局)或其专业总公司同意后,其他出口单位应报经其上级单位同意后,报外管部门审批。
出口商品收汇后,除上述情况外,都不得在出口收汇中冲减或扣抵;如有其它支出款项发生,应报外管部门批准后始能办理。
严禁以低报货价、高报佣金,提高折让率和谎报无价样品、赠品出口等手段截留国家出口收汇。
九、“以出顶进”业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只限经国务院及其授权机关批准经营出口业务的公司按有关规定办理。
“以出顶进”的出口商品,允许以外汇计价结算,其收入外汇视同出口收汇处理。
十、出口单位售给来华洽谈业务的商人的小量出口样品,允许以外汇计价结算,银行凭出口单位出具的发票收款,收入的外汇视同出口收汇处理。

三 进口外汇收支管理
十一、进口用汇必须按批准的用汇计划、确定的外汇来源和批准的用途使用,并通过银行对外支付。
十二、境内机构无论计划内或计划外的进口,均应按规定程序编报用汇计划。属于中央进口用汇,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批准的计划下达有关外贸单位和国家外汇管理分局控制执行。对地方外汇、留成外汇的进口用汇,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分局根据批准的计划控制执行。

十三、进口开证付汇,应按下列规定办理:
1.信用证项下的进口,进口单位在向银行申请开证前,应先向外管部门申请出具外汇来源证明,对需要进口许可证或批准件的单位或商品,还应向外管部门提供相应的许可证或批准件,外管部门才能凭以出具证明,银行凭进口单位提供开证申请书及外管部门出具的外汇来源证明办理
开证。
2.无证进口,进口单位在办理付款前应先向外管部门申请出具外汇来源证明,对需要进口许可证或批准件的单位或商品,还应向外管部门提供相应的许可证或批准件,外管部门才能凭以出具证明,银行凭进口单位提供进口单据(或索汇凭证),付汇通知书,及外管部门出具的外汇来
源证明办理付款。
3.预付进口货款,对我驻外机构可凭合同和其主管部门的批准件办理;对外商,应凭外商所在地银行出具书面保函办理。银行对预付进口货款,应登记备查,进口后应予核销。未用的余额,进口单位应及时调回。凡进口货款预付比例超过15%以上的,须报经外管部门批准,银行凭
批准件办理。
十四、未经外管部门批准,境内机构不得以人民币向来华外籍人士、华侨、港澳同胞,或驻华使领馆、代表处、联络处支付人民币。严禁谎报捐款、以物易物、代垫人民币费用等方式抵付进口货款,进行套汇。
十五、办理“以出顶进”结算时,进货方外管部门应审查按“以出顶进”方式办理的批件及有关合同,符合规定的方能批准。进货方银行凭批准件办理支付,其支付的外汇视同进口用汇处理。
十六、进口中发生的索赔、保险或运输赔款、减退货款及佣金、回扣等外汇收入,进口单位应及时调回,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1.属于中央外汇进口的,调回的外汇应卖给银行,并冲减原进口外汇支出。如索赔款中需重新订购以替换原进口的损坏零部件,亦应在报批计划中列入,经批准后执行。
2.属于地方或部门外汇进口的,可保留现汇或恢复额度,由地方或部门重新审定。

四 其他贸易方式外汇收支管理
十七、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租赁、寄售业务外汇收支,必须按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办理。不符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的,银行有权拒绝受理。
十八、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租赁、寄售业务项下的对外付款,必须严格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以内,未经外管部门批准,不得提前或者超合同补偿、支付;严禁任意扩大扣款、补偿及支付国外款项,或借补偿为名截留国家外汇。
十九、对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租赁、寄售业务的外汇收支,银行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外管部门应随时对贸易单位进行检查。

五 贸易从属费用外汇收支管理
二十、贸易从属费用系指:为从事对外贸易,除货款以外必须收付的其他外汇费用,包括:运输费、保险费、银行费用、佣金、回扣、折让、试用费、检验费、宣传广告费、印刷费、资料费、样品费、商标注册费、仓储费,以及推销出口商品、进口商品订货押运等人员旅杂费用。
二十一、出口项下以货款为基础支付的各项从属费用应贯彻先收后付原则,并通过银行办理。信用证中列明应付给对方的出口佣金、回扣等贸易从属费用,申请单位应持必要的批件和汇款依据,向银行申请汇款,填写汇款申请书注明用途、发票号码、合同号码和货款结汇日期。银行凭
汇款申请书经核实后办理汇款。
二十二、出口项下的从属费用,除有专拨外汇额度和用地方外汇、留成外汇者外,经银行支付后,应作出口收汇减少处理;进口项下的贸易从属费用支出,应作进口用汇增加处理。
二十三、贸易单位对收妥的从属费用必须及时调回,向银行结汇,不得自行保留,不得以结算贸易从属费用的名义将费用挪作它用,不准以任何形式进行逃汇、套汇。
二十四、对违反本细则管理规定者,外管部门将根据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论处。
二十五、本细则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
注:
①.“出口外汇收支管理”部分已废止,出口外汇收支管理的有关内容均按1990年12月21日发布的《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执行。



1983年11月26日